碳质制品是另一类中性耐火材料,根据含碳原料的成分和制品的矿物组成,分为碳砖、石墨制品和碳化硅质制品三类。碳砖是用高品位的石油焦为原料,加焦油、沥青作粘合剂,在1300℃隔绝空气条件下烧成。石墨制品(除天然石墨外)用碳质材料在电炉中经2500~2800℃石墨化处理制得。碳化硅制品则以碳化硅为原料,加粘土、氧化硅等粘结剂在1350~1400℃烧成。也可以将碳化硅加硅粉在电炉中氮气氛下制成氮化硅-碳化硅制品。
耐火喷补料是修补窑炉的重要耐火材料,钢包引流砂主要是用喷补的施工方式修补窑炉及热工设备,电炉镁碳砖使炉衬达到或接近均衡损毁,并能有效的延长炉衬寿命,降低耐火材料的损耗。引流砂加工喷补料的施工方式有多种,如喷补、套浇、泵注等。一、耐火喷补料特性具有一定的耐火度耐侵蚀、耐冲刷附着率高施工方便,工期短耐火喷补料用途:主要用来修补窑炉或热工设备的内衬,高炉、热风炉、出铁沟,平炉、转炉和电炉,加热炉、烟道、烟囱等,如RH炉浸渍管,钢包、铁水沟等。
按照冷混合工艺用合成焦油结合剂制造的传统镁碳砖在焦油受损过程中发生硬化并获得必要的强度,因此便形成了各向同性的玻璃状碳。镁碳砖厂家转炉用镁碳砖此种碳未显现出热塑性,在内衬烘烤或操作使用过程中该热塑性能适时地消除大量的应力。用沥青结合剂生产的镁碳砖,由于在沥青碳化过程中形成各向异性的石墨化焦炭结构,该砖具有较高的高温塑性。
耐火材料的回弹性是针对喷涂料而言的。在进行喷涂施工时,常会出现因骨料颗粒的回弹散落而造成耐火喷涂料的浪费和喷涂层颗粒级配的不合理,体积密度下降,以致影响内衬层的使用寿命。稠度用来表示耐火材料的可流动性能。稠度的概念在耐火泥浆、浇注料、可塑性及某些湿法喷涂料的施工中被广泛应用。用规定的金属圆锥体沉入可流动的材料内。其沉入深度值即为该材料的稠度,以0.1mm为计量单位。稠度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物料的颗粒级配及结合剂、稀释剂的配比来实现。加入适量减水剂也能调节稠度指标。
混料过程中,为了使石墨均匀地包围在镁砂颗粒周围,加料顺序应为:镁砂颗粒→结合剂→石墨→镁砂细粉与添加剂粉。由于石墨含量大、密度小,添加剂量又非常少,欲混合均匀,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混合时间过长又容易使镁砂颗粒周围的石墨和细粉脱落,所以混合时间要适当。镁碳砖的成型是使耐火砖组织结构致密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泥料中石墨量大,骨料临界颗粒小,因此宜采用高压成型并严格按照先轻后重,多次加压的操作规程压制,以免产生成型裂纹。采用抽真空,排气加压的操作规程。另外,高压成型的砖坯表面非常光滑,搬运和筑砌时易滑动,所以成型后的砖坯要采取浸渍或涂抹0.1一2mm厚的热硬性树脂形成树脂膜防止滑动。一般称这种处理为防滑处理。